筒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筒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法律拿黑中介有办法吗

发布时间:2020-07-13 12:23:25 阅读: 来源:筒灯厂家

不知从何时起,“北漂”间流传开来这样一句话:“没被中介坑过,就不好意思说在北京待过。”这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却绝非危言耸听。

2014年1月,在北京从事多年黑中介生意的商人赵国军因涉嫌利用群租房敛财诈骗被警方刑事拘留,警方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了18本账目,上面大约有5万条记录。

在这5万条交易纪录背后,是多少人被“黑”的惨痛经历?

不仅在北京,很多贴吧论坛中都有不少各地租房者被黑中介坑害的经历。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强调,目前中介公司良莠不齐,混迹其中的黑中介不在少数,不但搅乱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损害房屋中介整体形象,更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负担。

“群众要提高警惕认清坑骗手段,相关部门更需要加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刘俊海说。

黑中介骗术多

一些黑中介的欺诈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曾接触过不少黑中介案例,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目前黑中介常见的坑骗手段主要集中在拒退押金或中介费、倒卖倒租吃差价等方面。

在实际看房中,一些中介公司会以房源独家代理或公司规定为由,要求看房者先交予公司部分押金,但这笔钱很可能一去不回。

邱宝昌举例称,有的中介在带租房者看房时,会诱导租房者与房主交换联系电话,当租房者表示不满意时,中介则以租房者已与房主建立联系属于中介已成功为借口,拒退押金。

还有一些更“高明”的黑中介先租下一套房子做道具,然后找业务员冒充房东,报价远低于市场价格,待顾客看房满意与假房东签下合同并缴纳中介费后,假房东随即找理由不肯出租。

此时,顾客再找公司退钱时,公司会说双方已签合同,中介服务完成,房东属单方违约,中介费不予退还。

还有的黑中介利用消费者租房心切等心理冒充假房东,签订租房购房合同,进行一房多租,待收到全款或定金后随即消失,给房东和租房者带来损失。

倒租也是业内来钱快的“门道”之一。

曾在多家中介公司任职的彭力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倒租就是由中介直接租下房东的房子后再转租给其他租客从中牟利。

中介一般会选户型开阔、装饰简单的房屋,以个人名义租下后打隔断进行群租。

“2500元租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打成5个隔断,每小间租800元,一个月就获利1500元,租客的安全则完全没保障。”彭力说。

除了安全隐患,租客还随时面临“钱房两空”的风险。

彭力告诉记者,一旦中介与原房主签订的租期到期,房主随时有权要求租房者离开,“一些黑中介也会在房东发现房屋被改动时将责任推给租客,自己从中抽身”。

警惕意识很重要

黑中介的欺骗手段五花八门,作为“门外汉”的消费者确实难以防范,但刘俊海认为,在租房时如果提高必要的意识,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当受骗。

刘俊海强调,消费者首先应摆正心态,对于价格过低或明显太过优惠的房屋要提高警惕,切莫因贪图便宜中了黑中介的圈套。

此外他指出,应尽量选择口碑较好、店面较多的正规房屋中介,这些中介在服务质量上会有一定保障,一旦发生问题也便于维权。

邱宝昌对此表示赞同,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他接触过的中介违规案例中,小中介所占比重相当大,这些黑中介有的甚至没有营业执照,更没有在房管部门备案,一旦出现问题便更名换姓,消费者难以事后维权。

邱宝昌建议,在选择中介时应注意查看该机构的工商营业执照和房屋经纪备案证书,以及房屋经纪人的资格证书,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

通过梳理黑中介案例,邱宝昌注意到很多中介都是利用了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在合同上“做文章”。2013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接到的房屋中介投诉中前三位便是营销合同、虚假宣传和交易价格。

“一些中介公司和消费者签订的合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或霸王条款等问题,隐含种种陷阱。”

邱宝昌举例称,比如有的中介在租房合同中约定如果房屋租期满后无新人续租,则老租客要用部分押金做补偿,这就是霸王条款。

彭力也透露,有的中介会向租户承诺除房租外不收任何额外费用,但在租房合同不显眼的位置却标注了租户要承担卫生费、管理费等,在签合同时,中介往往会催促消费者,待匆忙签完后则依此来额外收费。

邱宝昌建议,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并检查其中是否有霸王条款或不合理免责条款。同时要杜绝口头协议,如需补充内容,一定要落实在文字上,并要求中介在上面加盖公章。

针对黑中介冒充房东诱骗消费者的手段,刘俊海建议在看房时应查看房主房产证和身份证等证件,签订合同时房东、中介和租房人应三方共同到场,定金或预付款应亲自交予房主,中介代收要开具收据。

刘俊海同时强调,在租房中应注意存留证据,比如入住前可把承租房的家具设备拍下,以免日后中介以物品丢失等为由克扣押金;同时和中介人员涉及交钱、过户等重要内容可以录音,并保留短信、微信等内容作为日后证据。

监管需多头努力

纵然提高警惕,消费者也难免会受到黑中介的侵害,法治周末记者也发现,在发生侵害后不少消费者最终选择了隐忍,而不是积极维权。

“不是忍气吞声,是维权太难。”现租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垡头金蝉北里的张秀萍,一年前曾因某中介公司恶意克扣押金而选择维权,但过程却异常艰难。

按规定中介机构由各地房产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张秀萍便投诉到了北京市住建委。

但片区北京市朝阳区建委回复称,经查询该中介机构未在朝阳区建委备案,因此无法进行管理。由于建委不是法律强制单位,也无权对违规中介进行取缔,建议投诉到工商部门。

而工商局查到该中介的登记资料,表示仅可先调解,但需张秀萍提供相关证据。其间该中介曾打电话威胁张秀萍,报警后,派出所劝她走法律途径。

“为了几千元押金,打官司又费时又费力。”张秀萍最终选择了放弃。

“消费者维权成本高,黑中介违法成本低,难以有效监管,这都是当前黑中介乱象丛生的原因。”刘俊海表示。

根据《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等规定,设立房屋中介应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并在一个月内到房产主管部门备案。

但实际中很多黑中介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而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些即使注册了,由于没到房管部门备案,也难以有效监管。

北京黑中介商人赵国军就是通过重新注册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等方式先后设立博雅兴业、伟弘公司逃避打击。

北京市海淀区房屋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也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中介监管确实存在漏洞。

目前监管主要集中在登记备案的中介机构,但由于准入门槛低等原因,当前工商部门实际注册的中介机构数量要高于在房管部门登记备案的数量。

“虽然我们也会定期普查,但由于黑中介隐蔽性高,有些机构甚至没有实体地址,事前监管很难,事发后投诉,没注册备案的黑中介也易逃脱。”上述工作人员说。

邱宝昌认为,相关部门应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而非一阵风的运动,房管、工商等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机制,一家中介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相关信息就传到房管部门,由房管部门督促其进行备案登记。

“监管中也要鼓励行业举报,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形成相互监管的风气,同时建立中介信息平台,发布业绩并公布黑中介公司及经纪人信息,便于消费者查询。”邱宝昌表示。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住建委和各区房管部门都在逐步建立中介信息平台并通过官方网站公布投诉率较高的中介机构。

今年5月1日开始,北京市住建委还要求房地产中介人员在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时,要逐步佩戴全市统一的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信息卡,实名从业。

信息卡制度2013年年底由海淀区率先试行。

上述海淀区房管局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信息卡用不同颜色区分人员类型,经纪人为红色,经纪人协理为绿色,一般从业人员为蓝色,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信息卡了解中介人员的基本信息,未来还能扫描信息卡上的二维码,查询中介人员的业绩和投诉量等详细信息。

“我们发卡的这些人都是备案中介公司员工,民众应首选这些佩卡人员,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将进行有效监管并通过信息平台公布劣迹。”

然而,法治周末记者9月1日在海淀区中关村附近调查了链家、21世纪不动产等3家中介人员后发现,仅有一家员工佩戴卡片。

对此情况,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制度仍在推行完善中,相关部门也将适时进行检查。

在刘俊海看来,中介监管漏洞频出与相关法制不健全有关,他指出现行规范房屋中介行为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等法规多属部门规章,立法层级较低,法律效力有限,且对中介违规行为罚款过轻,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应针对房屋中介市场进行专门立法,提高法律层级。”刘俊海建议立法应清晰界定中介义务,统一规范中介行为,同时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确保执法有效展开,并加大惩处力度。

“完善立法是基础,政府监管是保障,行业自律是发展,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房屋中介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刘俊海说。(记者 赵晨熙)

江苏西装定制

中山定制职业装

营口职业装订制

齐齐哈尔订制西装